除了尾静脉注射,你还知道哪些静脉注射部位?(内附视频)
大鼠足背静脉注射定义:即从足背部静脉注射,其药物循环途径与静脉注射一致。
足背静脉注射示意图
为什么可以选择足背静脉注射?因为它有以下优势:
易操作:大鼠足背部血管丰富且很清晰,操作相对比较简单;
适用范围广:一般需要静脉注射给药的实验都可以采用足背静脉注射给药,比如药代动力学实验,急性毒性实验,也可用于注射细胞病毒等一次性给药实验;
在关键时刻可以替代尾静脉注射:如老年大鼠尾巴不适合尾静脉,因为大老年大鼠尾巴皮肤的角质层增厚,静脉血管脉络不易辨别,然而老年大鼠后肢足背静脉却不会有太大影响,依然适合注射;又如尾巴需要用作他处,如隔点采血,则不适采用尾静脉给药。
因此,面对足背静脉有以上优势,很多科研院所及药企都会采用足静脉注射给药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get这项新技能吧!
大鼠足背静脉注射过程
一、准备工作
防护手套,酒精棉球,医用胶带,1ml注射器等。
二、 找准足背静脉,并扩张血管
足背静脉注射一般选择后肢外测静脉:
大鼠后肢足背面上偏内侧和外侧都有血管,外侧相对较粗,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;
后肢相对于前肢比较容易固定并且血管脉络比较清晰,所以选择后肢操作;
注:有的动物可能后肢上毛比较多,一般先用剃毛器去毛,再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后,完成准备工作,然后开始扩张血管,使血管比较明显清晰可见,即可完成静脉注射。
扩张后的后肢静脉血管
扩张静脉血管(3种途径)
为了足背静脉更明显可见,一般在注射之前需要将血管扩张,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:
可以将大鼠后肢置于45~50℃左右温水浸浴2min,以扩张静脉;
用酒精擦拭足背静脉血管,可使血管扩张;
利用红外线烤灯加热3-5min,使静脉血管充盈。
三、大鼠固定
由于大鼠体积较大,足背静脉注射时,使动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才便于操作。一般是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更好的操作完成。助手需要拿取防护手套抓取动物,一只手固定动物后半段身体,用拇指和食指固定后肢关节部位,使动物腿部不会随意晃动,处于稳定的状态,由于稍微的按压,同时血管也更清楚的呈现出来了(可参考上图)。
四、注射
1. 在足背注射部位处酒精擦拭消毒;
2. 用1ml注射器穿刺足背静脉,针尖斜面朝上,针头与足背保持30°的夹角刺入,在静脉分叉处进针,针尖刺破表皮向腿部方向进入足背静脉血管大约1cm停止前进,稍微回抽注射器看到有回血比较顺畅的流出(血液较多)即可开始慢慢推注;
3. 注射结束,拔出注射器,同时用医用胶带绑上,防止出血。
注意事项:
动物提前加热后肢,使后肢足背静脉血管看起来有明显的扩张,这样才便于准确注射;
由于足背静脉有一定的游离性,所以抓取后肢的时候要使足背表皮紧一些,使静脉血管相对稳定在一处,穿刺时一定要准确刺中足背静脉血管,不能横向刺进太多,以免刺穿血管不回血,再注射容易出现鼓包;
注射时的速度应慢慢推进,推注太快容易使动物感到不适,会出现挣扎,容易出现意外状况。
具体操作步骤,可以参考下面视频: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x0610174e27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常见问题分析
1. 注射成功的特点
进针时,针头可见少量回血,代表注射到静脉;
注射到静脉,推液几乎没有阻力;
随着药液推进,能清晰看到液体在血管流动;
药物注射结束后,足背没有明显的肿胀及药物溢出。
2. 注射失败的特点
如果注射到静脉以外,强行推液,阻力较大;
没有回血注射时,液体无法进入静脉而集聚在注射部位,从而导致注射部位肿胀变白形成鼓包;
由于失败后注射部位肿胀,已看不清静脉血管,所以需要选取往上靠近腿部的静脉,或者换另一只后肢重新注射,而不宜在同一部位再次注射。
注射失败鼓包如下图所示:
综上所述就是本期为大家呈现的精彩内容了,大鼠足背静脉注射虽然并不为大众所知,但是在关键时刻如尾静脉注射不方便时,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替代作用,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益,掌握这门新技巧。如有不同想法欢迎进入下方群聊,互相交流讨论!
肿瘤动物模型相关实验
如何科学地进行实验动物分组
想要和更多实验高手过招吗?
想要更加高效地解决你的实验难题吗?
邦耀实验室倾情策划,给粉丝们发福利啦,诚挚邀请大家加入集上海交大和华师大等各个高校学者的“动物实验和肿瘤模型微信讨论群”。
有兴趣入群的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添加好友,之后会拉你进群
快快扫描下面↓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:BRL18501629880,加入我们吧!
实验室立足于生命科学领域,分享专业的实验技巧、最新的前沿动态及原创的观点评论。
邦耀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(CAR-T和TCR-T)和遗传疾病中的治疗,利用完善的新药研发平台,进行小分子及抗体药物研发。
联系邮箱:brl@bioraylab.com